近期关于中国人民银行是否应该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再次成为金融界热门话题,不仅众多投资机构首席经济学家在相关媒体发表言论呼吁降准,长期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走势也似乎预示着央行降准的预期。
在这种呼声背后,是大家对近期有所放缓的中国经济稳步的增长,以及因预期2014年外汇占款不再快速地增长而引发的对基础货币投放不足等问题的担忧,总体而言,这样一些问题确实存在,但是否因此就认为央行应该动用存款准备金工具仍值得推敲。实际上,如果我们从央行货币政策史,中国当下经济现实情况及政府经济稳步的增长目标这三方面来更全面地分析,不难发现,降准可能并非当前最佳的政策工具,降准时机仍需等待。
就货币政策史来说,存款准备金率成为央行频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始于2001年。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因大量贸易顺差导致的外汇占款增速过快。为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合理增长,央行在不再使用“再贷款”的基础上,一方面发行央票以回收由外汇占款增速过快而带来的过量基础货币,一方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降低货币乘数。
回顾2007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不难发现完整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周期包括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以及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完整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周期为2008年9月至2008年12月与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结合货币乘数趋势图不难发现在货币乘数高于4时,央行倾向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在货币乘数低于4,且存在很明显下行趋势时倾向于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同时,如果观察外汇占款变动,不难发现央行在2008年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前,外汇占款并未出现大幅度地下跌。因此,从历史上看,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与货币乘数关系更为密切。
从货币乘数趋势图能够准确的看出,在降准的作用下,货币乘数自2012年2月达到最低值以后一直维持上涨的趋势,2014年3月货币乘数仍然维持在4.22的水平,即目前的货币乘数并不支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其次,考虑中国经济当前情况,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也并非货币政策的最优选择。目前中国经济中存在低端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业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三个资金黑洞,其通过银行衍生的影子银行体系,在期限错配下吸收大量货币,抬高资金价格,以致引发钱荒,令别的行业苦不堪言。
随着央行于2013年6月开始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逼迫银行去杠杆开始,结合最近不断出台的各类打击影子银行的政策措施,资金正逐渐从以上三个行业退出,作为这一结论的印证,一方面我们正真看到最近一些地方出现企业资金断链,企业主跑路,一些信托理财计划无法兑付本息等消息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在货币乘数保持高位的同时,市场资金价格慢慢的出现回落,这些都预示着资金可能正在回流实体经济。
从资源分配来说,当资金不再固化于无效之地,不再成为资产泡沫推手,有利于提高其使用效率,以及避免最后资产价格坍塌引发的经济体资产负债表衰退之痛。如果这一趋势得到保持,经济体便能在去芜存菁后轻装上路,迎来新的宏观经济上升周期。
因此,从中国实体经济情况出发,若宏观经济运行仅略微偏离合理区间,央行并不会倾向于动用存款准备金率,否则不仅无助于降低别的行业资金成本,反而可能为以上三个行业获得喘息机会提供帮助。体现在宏观经济层面,企业部门杠杆率无法有效下降,经济依然在去杠杆、去产能、防资产价格泡沫的泥潭中继续挣扎。也正是基于此原因,总理在多个场合不断强调宏观政策要保持定力,不能因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
若经济运行只是略微偏离合理区间,央行仍有许多货币政策工具可供选择,比如央行在2013年12月发布的货币政策报告中就曾经以专栏的形式介绍了“再贷款”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央行认为“再贷款”能够强化对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稳定市场预期,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促进信贷结构调整。从“再贷款”工具属性看,虽然其存在贷款期限较短(通常为1年),以及轻易造成道德风险等缺陷,但亦存在能够完全满足基础货币缺口不大条件下的流动性定向释放,避免资金空转,引发资产泡沫等优势。也正基于此,“再贷款”被银监会认定为“盘活存量”十大措施之一。
最后,结合政府经济稳步的增长目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必要性也未完备。在2014年3月召开的两会中,政府提出2014年政府宏观经济目标为GDP增长7.5%左右,CPI低于3.5%,广义货币(M2)增长13%左右,新增城镇就业人数下限1000万。分项考察以上四项目标:2014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CPI同比上涨2.3%,对于即将公布的5月CPI,市场普遍预期将回升至2%之上。同时2014年4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亦由3月的12.1%回升至13.2%,就业方面2014年1-4月城镇新增就业473万人,比去年同期多增长3万人,失业率处于较低的4.08%水平。因此从已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看,经济运行仍处于年初政府制定目标的合理区间,作为强有力的刺激性货币政策工具,目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还未到使用之时。
当然以上所述并不代表作者觉得未来不存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以笔者判断而言,假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之一:1.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亦即从2011年来M2增速平均高出GDP与CPI增速之和2.3个百分点这一稳定关系遭到破坏,13%的广义货币供应量无法推动GDP稳定增长,就业市场出现疲态;2.资金外流导致外汇占款负增长,从而引起基础货币投放缺口过大,以至于“再贷款”等工具不足以满足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13%左右的需求;3.因债务违约率上升导致银行惜贷,引起货币乘数降低。央行最后亦会选择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以配合稳增长的政策目标。
2014年5月28日,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公布了第一季度美国银行业经营的主要数据,美国银行业也同美国经济一样,正从高歌猛进的迅速恢复阶段进入一段平淡的复苏时光。
首先,复苏基调并未改变。2014年第一季度,美国商业银行(不包含别的存款性机构)数量从2013年末的5876家进一步降至5809家,这5809家银行的总资产环比增长1.35%,贷款和租赁总额环比增长0.73%。2014年第一季度,未能实现盈利的银行占比为6.21%,较2013年下降了0.95个百分点,较2012年和2008年则分别下降了3.98和17.23个百分点。从结构看,1770家小型银行的未盈利比率为11.47%,3496家中型银行的未盈利比率为4.23%,543家大型银行的未盈利比率为1.84%。数据表明,美国银行业整体的健康情况依旧处于危机后持续改善的通道之中,大银行的恢复程度格外值得肯定。
其次,复苏力度会降低。2014年第一季度,美国商业银行虽然依旧实现了总额为343.63亿美元的净收入,但相对表现不佳,环比下降6.96%,同比下降8.57%。其中,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7%,非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1.07%。2014年第一季度,美国商业银行的总资产收益率和股本回报率分别为1%和8.95%,较2013年分别下降了0.06和0.62个百分点。数据表明,美国银行业复苏态势趋于平淡,盈利增长放缓、盈利能力会降低,而这主要归因于非传统业务表现相对黯淡。
此外,复苏的风险结构正在悄然发生明显的变化。一方面,信贷劣化风险和资本不足风险持续下降。2014年第一季度,美国商业银行拨备率为1.68%,较2013年下降了0.07个百分点,较2008年下降了0.61个百分点,信贷不良的压力不断减轻;美国商业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44%和13.07%,分别较2013年提升了0.15和0.16个百分点,较2008年提升了2.04和2.1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新风险表现为效率下降、利差收窄和综合化经营趋弱。2014年第一季度,美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比率(该比率数值越高代表效率越低)为61.66%,较2013年和2008年分别上升了1.15和3.26个百分点,银行经营效率降低。2014年第一季度,美国银行业净息差(NIM)为3.14%,较2013年下降0.11个百分点,甚至已经低于2008年水平,传统业务盈利压力增大。但即便如此,美国银行业还是更倾向于倚重传统业务,2014年第一季度,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34.03%,较2013年下降0.87个百分点,综合化经营不进反退,这种“回归传统”的模式转变,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是对监管渐严的反应,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美国金融创新力度下降的潜在可能。
亚马逊要接管世界了吗?这样的一个问题听上去有些夸张,但实际上美国傻瓜投资网去年底就在一篇文章的标题里给出了结论:亚马逊接管世界的计划已几乎完成。从20年前的在线书店,到如今“销售一切商品”的美国最大的电子商务零售商,亚马逊在美国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也许有一天,人们对亚马逊的依赖比对亲人的还要多。
如今,作为全球互联网零售巨头的亚马逊早已不是只有你想买书或电子科技类产品才会去拜访的网站,它向消费的人提供的服务已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你可通过它买卖各种新旧物品,用Kindle免费借阅书籍,Prime会员不但可以享受两天内免费送货的服务,还可以在线欣赏电影电视,作者则能够最终靠Kindle Direct项目自己出版书籍。挑剔的时尚买家,可以蜷在家里的沙发上根据亚马逊线度的视频比较下单。如果你厌倦了在超市结账的时候排长队,亚马逊可以把新鲜食物送到你家。折扣狂人则可以下亚马逊local的应用每天刷屏取乐。亚马逊使得购物变得如此便捷,甚至成为一种享受,并让我们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上瘾。在密歇根大学发布的年度客户服务满意度指数中,亚马逊在全美230家大型公司当中获得了最高分,并且数年来一直位列前十。正如《时代周刊》所言,亚马逊正以任何一家其他公司所没办法做到的方式融入到美国人的生活中。
不仅是日常生活,在工作和商业上亚马逊还有网络服务和云计算服务,其中云计算服务在去年为亚马逊贡献了32亿美元左右的营收。近几个月来,亚马逊动作不断,包括敲定制作6部原创电视剧集,宣布跟家庭影院频道(HBO)达成一项在线流媒体合作协议,以及在美国西海岸试运营生鲜食品的同日送达服务。接下来会是推出智能手机吗?另外,如果首席执行官贝索斯一帆风顺的话,亚马逊还可能正式推出无人机送货服务。作为全世界物流管理的领航企业,亚马逊还计划于今年底前引入1万台机器手,从事仓储及物流管理工作。一旦完成,预计公司处理订单的时间及成本将大幅缩减。这还没完,亚马逊正不动声色地涉足产值8万亿美元的B2B批发商业市场—在针对利润巨大的批发和分销市场的电子商务网站AmazonSupply上,你可以买到工业发动机、法兰盘、阀门、扣件、原材料以及清洁用品等。鉴于全美3.5万家批发商几乎都是区域性的、年营收规模不到5000万美元的家族企业,亚马逊在这样的领域没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
那么,如果由亚马逊来接管世界,是件好事吗?这两天在美国越闹越大的阿歇特与亚马逊之战也许给出了部分答案。纽约最大的出版商阿歇特图书出版集团指责亚马逊故意拖延了阿歇特的部分图书的交货时间并使消费的人无法对部分图书预购,这种行为属于滥用市场地位的行为。舆论纷纷谴责,亚马逊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利润而绑架出版商和作者的做法无异于是敲诈。在新兴科技公司中,能持续20年维持低增长的委实不多见,而贝索斯始终淡定宣称“亚马逊是一家寻求长期增长的企业”,投资者看上去也很买账。然而,自2012年4月以来,亚马逊的股价累计下跌了9%,2014以来,亚马逊的股价累计下跌了23%。亚马逊投资者可能已对该公司这种“利润换市场”的模式失去了耐心,来自股东的压力使得亚马逊不得不向出版商下手。
彭博商业周刊的记者布拉德·斯通曾在《一网打尽》中,记录了贝索斯如何极尽苛刻地节省人力、财务成本,如何想方设法打压上游出版商,而在公司中又如何粗暴地处理人际关系。贝妻阅后甚为不快,认为斯通将贝索斯塑造成了一个为达目标不择手段的企业家,并在亚马逊网站上直接将该书评为“一星”。怀揣着接管世界的野心的贝索斯本人大概没空关心记者把他塑造成什么形象。亚马逊曾明确地表示,从不会满足于将自己限制在某个单一身份上。今年1月份,亚马逊试水实体零售行业,在美国部分机场和购物中心推出了独立的自动化“Kindle售货机”。也许,以后在城市的每个街角,我们正真看到的除了星巴克以外,将是一台亚马逊自动售货机。无论人们愿不愿意,亚马逊接管世界的速度丝毫没有减慢的迹象。
最近,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会因此上涨吗?
学校、医院、科研院所等都属于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直接影响教师、医生、科研人员的收入。现在我们来看看大学的情况。
大学教师收入差别很大。参照行政机关制定的工资制度约束了大学的发展。不少大学建立了岗位津贴制度,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工资制度的不足。但是,不同大学之间的岗位津贴差别较大。985工程大学和211工程大学处于绝对优势。
大学教师除工资收入外,还有不少另外的收入。“做课题”是其中重要形式之一。做课题,在完成科研成果的同时,主事者往往将“费用”部分转化为“收入”。这引发了对虚假报账问题的思考。
大学教师做课题,从大的方面来看,这是大学服务社会的一种方式。从学校层面来看,至今仍在流行的大学评比指标中涉及科研经费规模。从教师个人来看,争取科研经费不仅仅与个人收入有关,还与学校设置的职称晋升、岗位津贴等相关。在不少大学,即使科研成果丰富,假如没有科研经费,教师的职称晋升和岗位津贴也无法保证。
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如何因应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需要的不单单是一纸公文,更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更为灵活的工资制度。即使是同一大学的教师,由于所处的劳动力市场不同,市场报酬往往也有很大差距。
事业单位行政人员的工资怎么定,也是难题。行政人员多以“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只要事业单位采取有利于专业技术人员收入的措施,行政人员总会有相应待遇。教师有职称,管理人员就有行政级别。这种对应的工资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单位内部“和谐”,但不能体现“激励与约束相结合”,也与未来事业单位去行政化改革目标相悖。
一个人的收入水平应该与其人力资本报酬相适应。专业技术人员有专业报酬,管理人员也应有“管理”报酬。这个水平,应由市场检验。行政主任人员水平很高,又符合事业单位发展需要,同样可得高薪。这需要的是机制。如果行政人能得到远超于市场的收入水平,那么这就非常容易造成人员的不合理流动,不利于事业单位活力的激发。
事业单位中的行政人员是否应该与专业技术人员获得一样的收入?这恐怕更多要靠市场来决定。当下,事业单位改革仍未到位。一些事业单位不是“衙门”,胜似“衙门”。不是行政单位,却按行政单位的规则办事。简单倒是简单,但是倘若如此下去,那么事业单位的活力何在?参照行政机关模式制定的制度,正在扼杀一些事业单位的活力和创造力。事业单位改革还需加快。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