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营业业务范围没发生重大变化,主体业务为工业用阀门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基本的产品种类包括闸阀、截止阀、止回阀、球阀、蝶阀、调节阀、隔膜阀等。产品主要使用在于核工程、石油石化、公用工程、火电等市场领域。
根据各种类型的市场需求,公司实施“以销定产”和“以产定销”相结合的生产组织模式。个性化产品订单“以销定产”为主;常规产品订单通过信息化系统分析数据,进行一定量预投,以实现批量化生产。公司已形成阀门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优势,开展从锻造-焊接热处理-加工-装配-成品的全工序制作的完整过程。目前,公司的产品营销售卖模式包括直销(公司销售业务员直接开拓市场销售)、分销(由经销商购买后进行销售)和代理(选择经销商做代理)。
成本管控方面,公司依照“精细管理、创新优化”部署,把提质增效作为经营管理的重点积极推动,形成从设计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各环节的降本增效方案并推动落实,成效逐步显现;
市场开发方面,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核电阀门按合同进度完成交货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
作为拥有71年发展底蕴的老牌企业,公司在多年的经营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的阀门研制开发经验。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积极打造科学技术创新优势平台,现拥有“江苏省特种阀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核集团特种阀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苏州市工业设计中心4个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中核科技-苏州大学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基地”3个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浙江大学-中核科技高性能控制阀联合研发中心”、“中核科技-华理工阀门可靠性制造联合研发中心”2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内部设有企业研究设计院,研发总实力国内领先。企业具有已授权专利百余项。近年来,公司荣获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奖一等奖、江苏省人民政府优秀项目奖、江苏省机械行业协会一等奖、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奖二等奖等奖项50余项。公司核电站用关键阀门具备二代、三代核电机组阀门成套供货能力,四代核电机组关键阀门供货能力;核燃料真空阀及浓缩铀生产四大类国产化关键阀门总体性能达到或超过进口产品水平,具备成套供货能力;石油化学工业关键阀门具备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阀门成套供货能力,加氢装置高压阀门、乙烯装置高温度高压力阀门等关键阀门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备超(超)临界火电机组阀门成套供货能力,部分样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华龙一号”核一级稳压器快速卸压阀居国际领先水平,核二级主蒸汽隔离阀、CAP1400系列关键阀门、安全壳延伸功能地坑阀等产品居国际领先水平,DN800主蒸汽隔离阀获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产品认定。
公司是我国较早拥有自主品牌的阀门企业。公司使用的“SUFA”“H”牌商标注册于1983年,经过近40年的发展,SUFA品牌在国内阀门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拥有良好的声誉,品牌影响力强,为客户所信赖。
公司于1997年上市,是中国阀门行业和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首家上市企业。通过上市,公司率先在行业内建立完善了现代化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规范了公司经营发展行为。公司在国内阀门行业内率先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2007年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2008年获得江苏省质量奖,2011年通过江苏省质量奖复审,2012年获得第一届苏州市市长质量奖,2018年获得“2017年江苏省质量管理优秀奖”,精益6S管理取得初步成效;信息化水平在中核集团评测中达到A级,高质量通过江苏省“两化融合”贯标。
1.质量管控风险:公司产品结构以多品种、小批量的高、大、难、特产品为主,导致产品质量管控难度较大,加大了质量损失风险。
主要应对措施:依托质量数据自动抓取和统计分析工具应用,实现产品全流程追溯性管理,提升质量过程管控能力;加强质量成本管控,加大质量成本考核力度,完善质量管理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良性运行的质量成本管控机制;及时做好质量事件经验反馈工作,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2.海外市场风险:海外市场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加之公司自身在海外经营经验和人才储备上有所欠缺和不足,导致公司海外市场拓展面临的风险明显加大。
主要应对措施:认真做好海外市场调查与研究分析;严格对海外项目订单进行合同评审;完善海外代理商制度;做好海外市场风险预警;必要时聘请当地的法律、会计、税务等中介机构。
3.安全环保风险:国家对环保要求日趋严苛,增加了公司安全生产及环保管理风险。
主要应对措施:通过隐患排查、专项治理、补齐短板及安全教育等措施努力提升本质安全;加强对各安全环保风险点的风险监控,确保安全环保目标受控。
4、应收账款风险:随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总额势必增加。与此同时,近年来受宏观因素影响部分客户经营不佳,对公司应收资金的回笼进度产生较为不利影响,加大了应收账款资金回笼风险。
主要应对措施:一是严格履行销售合同审批流程,加强法务对合同条款进行前置审核,从源头上控制不良应收账款的产生;二是加大《应收账款管理办法》执行力度,扎实做好应收账款日常基础管理;三是建立信用风险提示制度,将故意拖欠货款的客户纳入黑名单来管理,对有几率发生信用风险的客户及时在企业内部进行风险提示,防止风险继续扩大。
没有了